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榆林市打造城市建设“升级版”
2018/10/16 8:56:22   转载    点击:1148次
  近年来,榆林市注重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定位城市建设,坚持依法治市、规划立市,着力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构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城市建设,城区框架不断扩大,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一张图、一支笔、一盘棋”——构建规划管理新格局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在城市规划体系建设过程中,榆林市先后编制过四版城市总体规划。近年来,在现行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榆林市还组织编制完成了《常乐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南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37个详细规划以及《榆林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榆林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等15个专项规划,形成了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组成的城乡规划体系,现已基本实现市区控规全覆盖。
  去年,针对中心城区多年来客观存在的规划管理职权混乱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了《关于调整中心城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各个管理主体、权限及范围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榆林市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管理权限及范围,构建了中心城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的规划管理新格局。
  其间,按照依法调整、高度统筹原则,市建规局与高新区管委会对接完成了高新区相关规划管理资料档案及业务的移交工作,与市编办衔接申请成立了市城乡建设规划局高新分局,开展高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同时,与榆阳区、横山区、空港生态区管委会等协调商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依法调整现有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在原来绕城快速干道以内约48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向外延伸1至2公里,调整后的600平方公里区域设为严管严控区域,由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统一管理。
  “两带七区、沙城共生”——培树生态宜居新形象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毕竟不仅是“量”的简单扩张,更要有“质”的提升转型。榆林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任的榆林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大事项,加强城市规划管控和规划监督力度,有力促进了榆林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科研力量、教育优势资源与榆林经济社会建设有机融合,榆林市已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城市规划长效顾问机制,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教育合作等领域开展合作,争创精品规划和精品工程。”市建规局规划科科长李烨伟说。
  每一部规划,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每一张蓝图,都凝聚着城建决策者的才智汗水。随着榆林市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联系合作的持续深化,2015年,榆林市按照“多规合一”工作要求,启动了第五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满足新时期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修编过程中,榆林市先后召开数十次征求意见会,并特邀住建部原总规划师唐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同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彭震伟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参会指导榆林市总规修编工作。《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35年)》现已形成并经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按照新的规划,中心城区将形成“两带七区、沙城共生”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两带”即榆溪河生态文化复合带、西南科技创新展示带,“七区”分别为老城片区、西沙片区、科创新城、高新片区、空港片区、榆梁片区、大墩梁片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榆林市大力推进科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创新规划理念,深入挖掘文化、生态特色,结合高铁站等项目建设打造科创新城,形成榆林新名片。同时,启动了榆林建筑史上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标志性工程——“四馆两中心”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城市魅力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金名片”。
  “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由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共同组成。”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孟江说。下一步,榆林市将待第五版城市总规成果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后,逐步启动各个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从而科学指导城市片区更新,有序引领城市发展建设。(来源: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